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更多+
中文
English
“非遗保护不是仿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青春事业。”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者杨钰尼走上全国两会“委员通道”,向世界讲述中国青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的青春故事。
“哈尼梯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家园。”
杨钰尼从小闻着稻香在哈尼梯田边被农耕文化和歌舞文化滋养着长大。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血脉里积淀着民族文化之美,坚定着她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她活态传承和保护非遗的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不能仅靠静态保存,更要在时代浪潮中蓬勃生长。”
1996年出生的杨钰尼在大学期间,回乡创立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近10年里,她培养出3000多名边疆“小传承人”。她希望把非遗技艺传播出大山,带到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年轻人的加入,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变得很潮、很酷。”
杨钰尼与来自边疆的100多位不同民族青年们聚在一起,组建云南民族街舞团,将非遗与街舞、现代舞等相结合,以文铸魂舞出精气神,“出圈”又“出海”。舞团多次受邀在国外演出交流,所到之处深受喜爱。
“非遗进校园,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中心小学的美育教室,杨钰尼给孩子们介绍多声部民歌、乐作舞、哈尼儿歌等非遗民族文化。一首云南民歌《太阳出来了》回荡在课堂内外,在汉语和哈尼语美妙的交融下,唱出了新意,更唱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特色刺绣穿在身上,非遗技艺秒变乡村振兴‘金钥匙’。”
靠着刺绣手艺,绣娘们把兴趣爱好融入定制服装,一针一线巧手编织出文化大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哈尼IP,帮助乡亲们过上了小康生活,实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追光的你丨民族风青年志 哈尼姑娘舞出文化自信》
总监制:高赛 总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海报设计:杨经国 页面制作:王原宁
背景音乐:哈尼梯田文化乐作舞配乐